“长葛“共享电镀”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废水处理成本降70%,全国推广指日可待”
近年来,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,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然而,小微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,其中废水处理成本高、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尤为突出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河南省长葛市率先探索出“共享电镀”模式,成功将废水处理成本降低70%,这一创新模式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
长葛市地处中原腹地,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。长期以来,电镀行业一直是长葛市的支柱产业。然而,电镀废水处理难度大、成本高,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长葛市积极探索创新,于2016年推出了“共享电镀”模式。
“共享电镀”模式的核心在于,将电镀废水集中处理,实现资源共享。具体来说,小微企业将废水送至集中处理中心,由专业团队进行统一处理,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,再排放到环境中。这样一来,小微企业无需再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,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。
据了解,采用“共享电镀”模式后,小微企业废水处理成本降低了70%。以一家年产值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为例,原本每年需投入30万元用于废水处理,采用“共享电镀”模式后,仅需投入9万元,节省了大量资金。
“共享电镀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废水处理成本,还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。以下是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几个亮点:
1. 政策支持:国家环保部门高度重视“共享电镀”模式,将其列为全国推广项目,为模式推广提供了政策保障。
2. 技术创新:长葛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,不断提升废水处理水平,确保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标准。
3. 产业链整合: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,降低废水处理成本,实现资源共享,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。
4. 社会效益显著:推广“共享电镀”模式,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,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
总之,“共享电镀”模式为我国小微企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在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等多方面努力下,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,为我国环保事业作出更大贡献。